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
人们之所以对高校不为学生提供住宿的相关话题报以关注,是因为在人们的朴素认知中,上大学就应该住宿舍◆★◆★■◆,参加集体学习生活。高校不为学生提供住宿固然有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原因,但更多的还在于当前硕士研究生类型多样化,培养模式早已不同过往■◆■。换句话说,高校不为部分类型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是大势所趋◆◆■★。
经过几年的改革和报考流程规范,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研招考试报名阶段就将报考人员范围明确限制为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要求填写所在工作单位,并且各高校招生简章均规定相关考生在进入拟录取名单后◆★★◆■,须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这些举措是为了确保在职人员能够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历提升◆★◆,也因此当前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通常属于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人员◆◆★★★,无需担忧其没有固定住所。
对于高校不提供住宿的相关话题■★★★★,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为什么人们在意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否提供住宿?提供宿舍是否能够为硕士阶段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正向帮助★★◆◆■◆?人们担忧高校不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是在意相关群体能够在学校的管理下生活成长★★★,还是担忧相关群体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在租房等方面遭遇挫折?
此外,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或为周末授课★◆,或为每年固定1-3个月时间集中授课★◆◆,为这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实际入住率必然不高,某种意义上属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并且作为拥有固定工作人员,其社会生活能力也远高于那些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因此在宿舍资源上有所不同未尝不可■★★。
对于多所高校明确不提供住宿的情况,社会各界不必过分紧张。首先◆◆,这一举措并非新近推行,已经施行多年,且其对象范围基本为硕士研究生◆◆★。其次,通读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以发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通常不提供宿舍;只有一小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且限制范围多为专业学位硕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硕”★★★◆。
正如媒体报道中受访专家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甚至一些国家的高校不为本科生提供住宿,同时,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房源。”许多时候■★★◆,人们会将高校形容成“象牙塔”,习惯于接受来自学校半开放式管理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小部分研究生群体很难适应从高校步入社会工作的转变。高校是否应该提供住宿是一个开放性命题◆★★★★,但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特别是不为相应类别的硕士生提供住宿,人们应习以为常■■◆★■。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也是让高校人才培养多一道适应社会的学习过程。